盛夏七月,西宁市湟中区冷凉蔬菜迎来丰盈季。但是,跟着栽培规划扩展、商场需求攀升,怎么让这些新鲜蔬菜高效、保鲜地运往外地,湟中区为此大力建造冷链系统,为冷凉蔬菜的“鲜”行之路保驾护航。
7月29日,走进湟中区拦隆口镇长青蔬菜栽培专业合作社,保鲜库里的繁忙气味扑面而来。负责人汉喜梅和工人们正利索地装碎冰袋,近邻泡沫箱车间机器嗡嗡作响,分拣台前的工人们手不停歇地选择、分装……这些带着湟中清冽气味的冷凉蔬菜,行将踏上40小时的冷链旅程,奔赴江苏、广东等地的商场。
“从地头到餐桌,靠的便是这‘冰鲜组合’。”汉喜梅笑着说,加冰、装箱、分拣,每一步都为了锁住蔬菜的新鲜,“40小时直达,质量一点不差,这全赖我们的冷链系统撑着。”
现在的湟中,冷凉蔬菜工业蓬勃发展。全区产值打破30万吨,占了青海省蔬菜总量的近五分之一,不只满意本地餐桌,更成了深圳、广州、上海等大城市的“菜篮子”常客。
这背面,是逐步齐备的冷链“硬支撑”:225座蔬菜保鲜库、6.8万吨总库容,小南川、浅山片区的区域性配送中心,织成了一张掩盖采收、仓储、运送的保鲜网络。对农户来说,冷链带来的不只是新鲜,更是实实在在的收益。
除了硬件晋级,湟中区还在探究立异冷链物流形式。“电商直供”“订单式栽培”砍掉中间环节,让蔬菜从田间直接对接商场;“最短时刻送达”的方针,让“湟字号”鲜品更具竞争力。正如湟中区蔬菜技能服务中心副主任巴三姐所说:“冷链不只处理了保鲜运送难题,更拉长了工业链,让更多农户跟着富起来。”
盛夏的风吹过菜田,带着丰盈的高兴。一筐筐、一箱箱湟中冷凉蔬菜整装待发。这条路,因冷链而疏通,因新鲜而兴旺,更因无数人的尽力而充满希望。